定制家具智能產線
四川在線記者 張彧希
一整塊板材被切割成小塊,加工成一款定制衣柜,板材的利用率是多少?在整個家具制造行業,平均值大概是60%,而位于德陽中江的亞度家具,給出的數字是98.9%。
將近40個百分點的差距,來源于亞度家具的“秘密武器”——APS排產執行系統,這是企業打造的工業互聯網中的核心一環。
家具制造,典型的傳統制造業,因為“數字化”賦能,奔向全新“賽道”,這是怎樣的亞度故事?
定制家具智能產線
“打水漂”的1000萬
一開始,亞度家具還叫“亞度沙發”的時候,僅是位于成都雙流龍橋的一家作坊式的家具廠。經過多年成長,企業逐漸“長大”,并在中江建設了占地76畝的廠房。
“從2017年開始,生意特別好,尤其是定制化家具的訂單,開始井噴。”四川亞度家具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季雷回憶,那個時候,訂單如雪片般飛來,各種生產數據幾何級地增長,每天光是四處“找貨”就需要30個工人。
慢慢地,公司發現有點不對勁——
定制家具的訂單越多,企業的利潤反而越來越薄:2017年,訂單量增加了1倍,毛利率卻從60%以上下滑到30%。
分析原因,亞度發現“病根”出現在管理模式上。那時的工廠內部,用一個字形容就是“亂”:永遠被壓在最下面的工單、想做哪個單就做哪個單的工人、提前下線的家具堆滿走廊,而應該交貨的衣柜還在生產線上……
管理上的無序,帶來原材料的浪費和資金的占用,“在制品占流動資金的70%左右,生意那么好,公司卻發現自己沒錢了。”季雷說。
這迫使公司管理層不得不思考,如何改變管理方式和生產方式,數字化轉型由此進入視野。然而,轉型的第一步,亞度就走了彎路。
那個時候,亞度的管理層每天都在問自己:工業互聯網是怎么回事?我該怎么做?尋找答案的第一步,亞度把眼光瞄準了外部。
“我們花了1000多萬元,購買了一家公司的軟件管理系統。”季雷說。然而,幾個月過去了,這個系統并沒有給公司帶來任何明顯收益。而這在家具行業中,并非個例。
究其原因,一方面,這個軟件系統仍然基于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企業管理方式,時移世易,顯然落伍;另一方面,“外來”的軟件只能支撐50%左右的基礎業務,“外來的和尚”并不懂家具生產的流程,找不準“痛點”。
大量資金投進去,卻連個響聲都沒聽到,季雷說,2018年是公司最艱難的一年。
定制家具智能產線
一套系統 利潤增加60%
在這之后,亞度決定靠自己。
自己搞,首先要有技術團隊。亞度一口氣招了40多名軟件工程師,“我們不認為自己是個寫程序的團隊,而是對流程的再造、企業管理方式的重構。”季雷說。
當然會有攔路石,也有同行在觀望。公司董事長杜衛東一次次召開會議,“阻力不怕,這個事情要以‘一把手’工程來推進,遇到石頭就搬走。”
搬走“石頭”,從契合家具生產的業務需求點開始。以前,家具生產只能采取“串行工藝”,從開料、封邊、打孔到包裝,一個個工序排著隊來,有些不需要打孔工序的家具,也只能“原地排隊”,“滯留”在生產線上。“在軟件設計上,我們需要對工藝進行重組優化,讓各個工序‘并行‘。”
如何協調每個家具的生產周期,是另一塊“石頭”。同一個客戶定制的有沙發、有櫥柜,生產周期不同,能否同時交貨?這就需要一個強大的后臺“大腦”來協調調度。
2019年6月,由亞度自己打造的工業互聯網系統正式上線。
10月20日,亞度家具辦公樓一樓大廳內,一塊大屏幕上的數據不停閃爍:“加工中心封邊機正在生產鄧先生定制廚房櫥柜、客廳卡座、次臥床……”“原材料庫存飽和開起黃色預警”“定制產線工人陳孟琳待加工任務數為18件”……
“只要客人在線填寫訂單,我們的OMS訂單處理系統的后臺‘大腦’就會自動計算,原料、人工、物流等是否足夠,能否按期交付。”季雷介紹,接著,APS排產執行系統會根據不同的家具原料、顏色、工藝、交付工期進行排列組合,“你可以看到在車間里,一塊塊板材被精準劃線,每小塊都標注上它的‘主人’。”季雷說,98.9%的原料利用率就是這么來的。
亞度家具工業互聯網數字平臺
對生產態勢的感知,無處不在。工人陳孟琳現在每天打卡上班后,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,根據AIMES智能生產執行管理系統,在線接單進行生產。一旦感知到數據異常,系統會實時提醒管理人員進行預警。
“這套系統運行之后,生產周期由35天縮短到5天,流動資金占用率降低7成,人工成本節省了40%。”季雷說,2019年,在終端產品價格下降40%的情況下,公司利潤增加了60%。
也有人覺得不解:一個家具企業“養”了40多名軟件工程師,劃算嗎?
“咋不劃算?”季雷說,一方面,原材料的節約利用,每年可為企業節約1300萬元的費用;生產周期的快速運轉,每月可謂企業釋放3000萬——4000萬元的流動資金。
同時,亞度開始“不務正業”。從2019年開始,團隊就開始針對同行業進行系統產品輸出,幫助同行進行數字化轉型,先后為國內最大的人造板企業“昆明新飛林”等十余家龍頭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升級方案。
“試錯兩年,我們樂于分享成果。”季雷說。
【專家點評】
四川大學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博士郭敏
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一定是一個持續的過程,對于傳統企業來說,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,要避免三件事,其一是避免“一步到位”的想法;其二是避免脫離自身的人才結構來制定升級方案;其三是避免脫離自身的生產場景。此外,由于缺資金、缺標準、缺安全和缺人才等行業痛點的存在,工業互聯網在我國制造業中的滲透率仍較低,部分中小型制造業企業轉型意愿不強,行業布局仍面臨諸多“梗阻”。我認為,我們應以問題為導向精準施策,通過樹立行業標桿形成示范效應、搭建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資源池增加技術供給、制定數據格式和接口國家標準、強化信息系統和數據安全“兜底”等措施破解發展難題,推動工業互聯網布局。
此外,問題導向很重要,在做遠景規劃的時候,一定要注重解決企業、行業當前實際問題,這樣才可能有持續的生命力。